江城武汉,九省通衢,依托中国光谷,在化合物半导体和先进存储领域异军突起,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已突破800亿元。
江海交汇处,南通创新区紫琅硅谷聚焦集成电路设计、车规级芯片,正以“空间+产业+服务”三位一体的专项培育模式,打造区域集成电路产业新高地。
金秋10月,南通创新区紫琅硅谷推介会暨创新创业大赛将在武汉举行。这不仅是两地集成电路产业的首次深度对话,更是长三角与长江中游经济圈在半导体领域的协同共进,长江经济带两大创新高地的“芯”火花,正在被悄然点亮。

自2005年颁布《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意见》,鼓励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以来,武汉市着力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,并以存储芯片、光芯片、传感器、化合物半导体为重点发展领域,构建先进半导体产业集群。
作为中国科创版图的重要一极,武汉光谷不仅用20年时间成功孵化出千亿级芯片产业集群,更以全局视野布局未来,在全国各地精准投资AI及前沿科技领域企业,成为全国科创投资人。

“因光而兴,聚光成谷”,49年前,在武汉邮科院一间简陋的实验室里,科研人员成功拉出中国第一根光纤,点燃了光谷 “追光” 的火种。如今,光谷是全球最大光纤光缆制造基地。

九峰山实验室产出的晶圆
近20 年来,仅光谷国资平台在芯片领域已累计投资超千亿元,参股项目420余个,培育和招引了武汉新芯、长飞先进、高德红外等一批龙头企业,打造出极具特色的半导体产业集群。
与此同时,南通正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悄然崛起。
南通创新区以紫琅硅谷为核心载体,聚焦集成电路产业赛道,快速集聚上下游企业、资本、平台等创新要素:帝奥微电子全球车规级芯片研发中心已在此落户,南里台科技新实验室正式启用,多个产业项目建设蓄势待发。
南通市政府在2025年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,要“加快布局集成电路前沿领域”,开拓电子元器件高端市场,力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突破2600亿元。

去年10月,南通创新区正式提出建设“三谷一区”;11月,出台关于打造“紫琅三谷”,培育未来产业的若干政策意见。其中,聚焦集成电路(IC)赛道,计划打造以EDA底座、仿真设计、IP设计、集成电路布图设计、电源IC及器件、射频IC及器件、功率IC及器件等主控类和车规级高端IC设计与应用产业为特色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集群,即紫琅硅谷。
原先IC行业各家单位位置相对分散,完整产业链也尚未成型。通过系统化研判堵点、梳理难点,创新区为紫琅硅谷建设明确了“六个一”标准:通过出台一套可操作、可执行的专项政策,借力一支“投早投小投未来”的专业基金,依托紫琅科技城1号楼打造芯片特色载体,成立一个懂产业、善招商的工作专班,组建一个包含企业家、投资人、科学家等在内的产业智库,编织一张“延链补链强链”的产业生态图谱。
本次南通创新区紫琅硅谷推介会暨创新创业大赛武汉站活动,旨在以赛事为桥梁,促进两地集成电路产业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:武汉在存储器、化合物半导体、先进封装方面实力雄厚,而南通则聚焦芯片设计、车规级芯片等细分领域。这种产业结构的差异为两地协作提供了天然基础。

跨越长江水道,连接江城武汉与江海南通,两座城市在集成电路产业的航道上正相向而行。两地在集成电路产业生态上的拼图,恰似长江流域创新链上的两颗明珠,即将通过此次大赛实现完美嵌合!
